banner
新闻中心
【健康讲堂】很多妈妈接受不了孩子犯错,其实:完美的母亲,会毁掉孩子
出处:安宁医院 2020-03-16
浏览量:7220

咨询者李女士好几天睡不着觉了,她打来求助电话咨询心理医生,说:“就是睡不着,我这白天也没精神头了,好多事儿等着我干呢。”李女士是一位职场女性,个性要强认真,凡事亲力亲为,要求一切都要尽力做到最好,不惜比别人付出更多,用她的话说——“自己的事,别人干不放心。”

不仅工作要求完美,回家还得继续教育孩子,很早就自己给孩子讲英语、教数学。她非常细致每天把时间排得都很满,孩子爸爸带娃?不放心!

每天,这位李妈妈的心理压力非常大。久而久之情绪经常波动,睡眠明显不好,故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。其实在李女士的人格特点里,完美主义占上峰。

那么完美主义性格有什么特点?

1. 注意细节

2. 要求规矩、缺乏弹性

3. 标准很高

4. 注重外表的呈现

5. 不允许犯错

6. 自信心低落

7. 追求秩序与整洁

8. 自我怀疑

9. 无法信任他人

这样的人,一旦压力增大,或遇到点什么事情就会焦虑、紧张,失眠。甚至有的人会出现躯体方面的不适。

那么,这样的人该怎么办?

首先,我们可以尝试去想:唯一能阻碍你的只有你自己。慢慢的放下对未来的恐惧,你完全没必要因为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忧虑,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,因为你的未来,是由你现在一步一步走出来的。

其次,当选择的时候,你要知道这个选择的本质问题是为了什么,然后听从内心的声音下意识的去选择。重点不在于你选了什么,而是为了什么去选择。尽量不要让自己去比较两个选择,选了之后就不要再想这件事,就让它像流水一般流走就好,因为如果选择完了还在分析利弊,那么你必然会体验后悔和自我归咎。

再次,工作和学习时先不要想自己要做的如何完美,而是全身心专注的投入进去,那么结果对你来说一定是最理想的。

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过多的忧虑,过好每一个现在是最重要的。

看清楚每一个选择背后的本质,用直觉做的选择不一定是最好的,但一定是最适合你的。不要比较利弊。专注能激发最大的潜力,不要过度苛求自己,相信自己已经尽力了。

找到一个能让你保持愉悦感的爱好,并坚持下去。这些都可以从最小的事情开始改变,只要你愿意。

需要强调的是:要把这样的人群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相鉴别。

我们来看下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:

一种沉湎于幼秩序、完美以及精神和人际关系上的控制,而不惜牺牲灵活性、开放性和效率的普遍模式;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,存在于各种背景之下,表现为下列4项(或更多)症状:

1. 沉湎于细节、规则、条目、秩序、组织或日程,以至于忽略了活动的要点。

2. 表现为妨碍任务完成的完美主义(例如,因为不符合自己过分严格的标准而不能完成一个项目)。

3. 过度投入工作或追求业绩,以至于无法顾及娱乐活动和朋友关系(不能用明显的经济情况来解释)。

4. 对道德、伦理或价值观念过度在意、小心谨慎和缺乏弹性(不能用文化或宗教认同来解释)。

5. 不愿丢弃用坏的或无价值的物品,哪怕这些物品毫无情感纪念价值。

6. 不情愿将任务委托给他人或与他人共同工作,除非他人能精确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。

7. 对自己和他人都采取吝啬的消费方式,把金钱视作可囤积起来应对未来灾难的东西。

8. 表现为僵化和固执。

对照上述标准进行自我判断,如果是或者怀疑是这种人格障碍,而且问题无法自行解决,还给生活工作带来影响,我们就要求助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。

小李的孩子今年不到5岁,小李把孩子的日程也安排得很满。其实是不太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,做父母的望子成龙的心情都可以理解,但一定要讲究科学。

国家教委大纲里对幼儿园的孩子没有教学的要求。发展心理学中也明确阐述一个孩子每个时期在心理,生理,包括,语言、活动、记忆力、理解力、运算、逻辑思维等都有成长发育的特点,过度要求孩子学这学那,进行填鸭式、满灌式培养就等于揠苗助长,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
在此建议家长要科学培养孩子,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,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、快乐、值得回忆的童年!



本期名医:博中3手机诚信网投 关泽滨

博中3手机诚信网投心理三科科主任、精神科副主任医师、国家心理治疗师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中国老年医学会舒缓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、辽宁省精协精神健康促进与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、辽宁省心理康复协会委员会委员委员、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委员会委员、北方论坛辽宁省青年委员会委员、沈阳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、2003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。从事精神、心理临床工作十余年。分别于2009年、2014年、2016年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、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、沈阳市军区总医院心理科进修学习。分别于2010年、2017年参加“精神分析高级班”“贝克认知治疗高级研修班”的学习。擅长:失眠、抑郁症、躁狂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酒精所致精神障碍、精神分裂症、癔症、及成年、儿童心理障碍等精神、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。

主攻方向:神经症性、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,如: 强迫障碍、躯体形式障碍、焦虑障碍等;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咨询和治疗,精神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。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近20年对各种精神科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,对各类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诊断治疗和康复都有丰富的经验。发表多篇学术论文。参加参与多项科研课题,获市级一等奖一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