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
科普文章
失明、卧床老人被送医院养老,子女纠结:这份孝心最后能安稳吗?
出处:安宁医院 2019-12-16
浏览量:7080

很多传统观念认为,不管老人什么情况,子女都应该守在老人身边尽孝,俗话说得好,这叫“养老送终”。

送老人去养老院也好、住医院也罢,似乎都是不孝的表现。

很多子女正是受这种心态的影响,轻易不会把老人送到别处去养老,生怕背上不孝的骂名;还有些子女会担心,老人在外边“遭罪”、“受苦”,子女这样做是不负责任。

家住辽宁沈阳的刘姓一家,便遇到这样的困惑。刘家老爷子是位盲人,和老伴儿含辛茹苦把三个子女拉扯大之后,老伴儿在几年前撒手人寰。留下老爷子自己,被三个子女轮番照顾。

感恩父母一辈子的操劳,子女对老人特别好。但是天有不测风云,刘大爷最近几年开始卧床了,大家庭中又有别的亲人接连得了重病……

一边要照顾老父亲,一边要照顾病人,子女们有点吃不消。思来想去,还是决定把老人送到医院。就这样,79岁的刘大爷成了博中3手机诚信网投医养结合六病房的一位患者。

长年卧床且双目失明,半侧身体不能动,只能做简单的语言沟通……把老父亲送进医院,原本轮值照顾老人的子女们,打老父亲住院第一天,这心就开始悬起来了——

父亲吃的咋样?住的咋样?能不能遭罪?愿意这样待着吗?……脑海中的问题思来想去,翻来覆去,不得安稳。

博中3手机诚信网投医养结合六病房主任林立回忆说,住院期间,老人的两个女儿担心父亲在医院里被照顾不周,时常来探望父亲。在与主任和护士长沟通过程中,她们表达了对医院的不信任、对医护工作者的排斥,甚至哭闹过……

林立主任与护士长赵桂香多次沟通后,她们的情绪才安抚下来。

“老人看不见,所以即便躺在床上,一些动作也有了危险。比如,刚住院时,有的时候膝盖啊、胳膊肘可能就会磕到墙上,孩子们来看望的时候,常会给老人翻身、全身检查一遍,发现了这样的小刮蹭,有些不满……我们也觉得子女的担心确有必要,为此给老人增加被褥,别的老人是一套被褥,给刘大爷用三套被,墙和床的周围全用被包裹,不要再意外受伤。”

林主任说,刘大爷的子女对老人特别关心,每次来都是事无巨细的问上一番,会不定期的来探访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亲眼目睹了医护人员对老人的悉心照顾,对于老人的担心就越来越少了。

经过多次探视过程中,姐妹两人看到了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,态度发生转变。她们看得到——

护士长自费为老人买围兜兜剩饭;亲手缝制防褥疮枕头;护士们用小口的防呛平勺为老人喂饭;护工们用手把粪便抠出来……

由于刘大爷活动不便,除了需要24小时不离视线的特别照顾外,医务人员还尽量及时了解到患者的心理和需求。为了方便与大爷沟通,医护人员为他讲时事新闻,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。

“患者的儿女们对医院的护理工作越来越满意,对护理人员也越来越信任。”

11月12日,刘大爷突发癫痫大发作,生命垂危,经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两个小时全力抢救,使他脱离了生命危险。

两个女儿闻讯赶来,此时老人的病情已经平稳。她们激动地握住了林立主任和赵桂香护士长的手:

“爸爸吃了大半辈子的苦才把我们姐俩拉扯大,如果不是家人检查出重大疾病,我们是舍不得把父亲送到医院,担心自己不在,眼盲的老父亲得不到很好的照顾。”

11月27日,家属们送锦旗到博中3手机诚信网投,对医养结合六病房医护人员表示由衷感谢,女儿们流着泪说:“感谢大家对父亲的照顾,感谢大家生死线的全力抢救……”

刘大爷的大女儿说,医护人员的宽容和专业让她们感到惭愧。经过这件事情后,姐俩对医护工作态度彻底改观,从不信任到信任,从信任到充满了感激。

医者感言:

医患关系紧张,患者不太信任医生,这在当下不是什么秘密。医患关系的改善,需要打好“医患互信”这块基石。锦旗表扬的不止是医养结合六病房,更是对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的肯定。医患关系越和谐,生命健康越有保障。一幅锦旗很寻常,但却让医患关系前进了一步。我们相信未来在高尚医德医风、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下医患关系可以变得更和谐。——林立主


本期名医:林立

博中3手机诚信网投医养结合六病房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国家心理治疗师 沈阳市健康教育专家 沈阳市精神、智力残疾鉴定专家 沈阳市医学院副教授 沈阳何氏医学院副教授。

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,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

主攻方向: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抑郁症、神经性焦虑失眠、更年期综合征、躁狂症、老年认知障碍、老年精神和行为障碍、各种精神疾病伴有失智失能、急性精神障碍、分裂症等精神疾病。开展认知行为治疗、家庭治疗等疗法治疗青春期综合征及其他心理疾患。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。